拍品號碼 | 522 |
拍品作者 | 郭祥忍 |
拍品名稱 | 郭祥忍作芙蓉石雙龍戲水扁章 |
拍品材質 | 芙蓉石 |
拍品規格 | 8×4.5×2.3cm |
估價(元) | 80,000~100,000 |
成交(元) | 172,500 |
拍賣場次 | 壽山石雕珍品夜場 |
主辦單位 | 福建東南拍賣有限公司、海峽文化產權交易所 |
拍賣日期 | 2013年05月26日 |
這件作品整體呈光潔純凈的乳白色,在其上方有一抹鮮紅巧色,艷若傍晚之燦爛云霞,氣象萬千。作者巧妙構思,借著一抹云霞巧色,將章體分出海天兩景,章體下方以浮雕手法勾勒出白浪滔滔的汪洋大海,巨浪澎湃翻滾中露出一只虬龍的前端,正仰頭將潛行時吞入的海水大口吐出,水汽氛氳,水注自下而上噴入巧色的云霞之中,迸濺出巨大的水花,云水繚繞中又有一紅鱗虬龍盤踞于穹窿上,似乎在與水柱游戲,增添了無限的威嚴氣勢,上下畫面以水柱相互貫通、連為一體,兩條虬龍遙相呼應,姿態各有不同,但都威風凜凜,鱗爪畢現,章體背面雕刻遠山作為背景,仿佛海上蓬萊仙境一般,充滿了神秘而吉祥的氣息。整件作品別出心裁、構圖新穎獨特,刀法嫻熟利落,對于巧色的運用更是錦上添花的神來之筆。
郭祥忍 1960年生,福建福州市人。自幼隨父研習壽山石雕技藝,受到藝術熏染,承師法而又博采眾長,在繼承傳統技法基礎上,認真觀察現實生活,并不斷創新,擅長壽山石印鈕雕刻。其作品造型超逸古樸,玲瓏剔透,尤其善于利用石的巧色,使作品栩栩如生。所作獸鈕,筋力強健,刻意于須爪鱗甲、鬃毛發齒間。作品多次獲得國家級、省級大獎,2003年壽山石雕作品《天尊》榮獲第五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精品博覽會金獎。現為中國壽山石雕刻大師、中國玉石雕刻大師、福建省工藝美術大師、高級工藝美術師、福州市工藝美術名藝人。現任福建省民間藝術家聯誼會理事。
情真不怯—郭祥忍雕刻藝術
文/龍發勇
福建壽山石雕作為一種獨特的文化,發展至今,亦有1500多年歷史。然壽山石雕能夠經受住時間的考驗而流傳至今,與其深刻的文化背景是分不開的。元明以來新興軟石治印,壽山石倍受金石家們青睞,它以晶瑩、瑰麗、通靈的壽山石為載體,吸納中國傳統文明和現代文明,向書法、繪畫、篆刻、文學、地質等多個領域滲透,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形成海峽西岸獨具特色的壽山石文化。一千多年來,正是一代代壽山石藝人不懈努力,薪火傳承,用他們的斧鑿刀筆和才識智慧,推動著壽山石文化不斷的向前發展。郭祥忍無疑是其中的佼佼者。
郭祥忍(1960年~)家學淵源,其父郭功森是最早獲得“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榮譽稱號的壽山石雕刻藝術家,堪稱一代宗師。郭祥忍自幼隨父研學壽山石雕技藝,因其天姿聰慧及勤奮好學,并長期飽受藝術熏染,在繼承傳統技法基礎上,認真觀察生活,且不斷創新。尤其在印紐雕刻上,吸取中國漢唐石刻藝術養分,將古代文化融于雕刻之中,并借鑒古代傳說中的神獸作為題材,豐富其壽山石印鈕雕刻的創作。他的這些思想,在后來的雕刻實踐中不斷發展,成為他獨具魅力的藝術風格。
古獸鈕雕的藝術魅力
印鈕雕刻有著悠久的歷史,與印章文化有著密切相連的關系,俗話說:“有印才有鈕”。據歷史考證,印章始于周朝,距今已有三千余年。隨著歷史不斷向前發展,因壽山石不僅柔而易攻,而且潔凈如玉、色彩斑斕,因此備受各方人士欣賞,隨后壽山石印鈕才翻開了一頁新的篇章。而郭祥忍明確以印鈕雕刻作為主要創作目標后,將全部心智及才情全部傾注在傳統的古獸鈕雕上。他所雕刻的古獸具有四美:古拙之美、現代之美、詼諧之美和情感之美。
為了研究、揣摩古代漢唐石刻所蘊含的藝術,他曾多次到西安、北京等各地學習考察,哪里發現古石刻,就往哪里跑,并認真拍照片、做筆記,心摹手追。并在古代漢唐藝術的基礎上,摻入自己的審美意識,形成雅逸古樸、栩栩如生的風格,并帶著一種悠長的回味,散發著歷久彌香的氣息。
為了拉近傳統題材同現代生活的距離,他更加注重性格與情緒的表達,更加關注物象與精神的對應,在表現形式上,更為浪漫、更為強烈的夸張與變形,線條強調流暢中見節奏、富有韻律和力度,注重追求幽默詼諧的效果等等。
他創作的古獸,威武的神態,生動的形體,遒勁的筋骨,使郭祥忍刀下的古獸動物個個神完氣足,栩栩如生,卻又富有個性和情感,形成古拙、雄強、俊逸、天真的個人明顯創作特征。
郭祥忍是懷著一個藝術家對自然和生命的關愛在實踐自己的藝術創作。所以他創作的古獸總有著同人一樣的豐富表情,雄渾的外在力量和內在的精神氣度總是完美的統一起來,有強烈的生命沖擊力。在早期,郭祥忍的藝術創作比較趨向于規范、樸茂、清靈和流暢的風格,充分發揮壽山石柔而易攻的特色,施以精藝,突出獸鈕的神形與情趣。如1988年他創作的“壽山石十寶章”、“古獸水盂”、“九螭戲錢”、“飛鰲”和“三羊開泰”等作品均體現了這一特點,并且在省內外和國家級大賽中獲獎。2003年的中國國石評選,郭祥忍選用壽山石中名品——紅、黃、白三色荔枝精心創作的一套20套古獸鈕雕“王者至尊”以石的色彩斑斕,藝的巧奪天工,傾倒京城的業內外人士。“十年磨一劍”,這套力作標志著郭祥忍古獸鈕雕刻藝術的成熟并開始走向爐火純青的境界。
相石取巧,依形就勢
郭祥忍在雕刻藝術上,充分利用了“相石取巧”,根據石料的形狀、色彩和紋理等特點進行構思,因勢造型,因材施藝,因色取巧,使自然色相和奧妙神工渾然一體。特對于鈕雕這一獨特的藝術表現形式,10多年來,郭祥忍頗有心得,他常說:“在鈕雕的創作中,要牢牢把握相石選題與一般的壽山石雕刻的異同點。相石構思,依形就勢,以勢審形、取色分巧,這是相同的。不同之處在于印章鈕雕是一種特殊藝術,它于方寸之間要表現氣象萬千的題材,這需要作者具有豐富的創作經驗,縝密的構思和精巧技藝的施展。”因此,創作之前,他總是要對印章四周的布局做到心中有數,襟懷全局,下刀惜石如金,點石亦如金。壽山石雕的最大特點是巧色的利用,壽山石有十多種顏色,色彩非常綺麗。郭祥忍在雕刻過程中也會不斷修整巧色的利用,并且強調自然順暢,創作不能有拼接感,整件作品應渾然天成。因此他的作品,華美的石質與精湛的雕工相映成輝,讓無數收藏家為之傾倒。
壽山石天生麗質,然而難于完美、純潔的壽山石相當難求,常有筋格、砂疵、裂紋、或形狀等缺陷。如何“因材施藝,相石取巧”呢,郭祥忍在這方面的造詣尤為精湛。
超脫的文房雅聚
郭祥忍在作品的相石、勒線、剔地、開紋,都有著獨到之處,近年來他的創作也在不斷的豐富,尤其在文玩雕刻上不斷創新,在風格和技法上都有著創造性的突破。郭祥忍曾經創作了大量的作品,題材十分廣泛。在傳統壽山石雕刻中,麒麟、鳳凰、龜、龍、饕餮等瑞獸往往是被反復描繪的傳統題材,難有新意,而郭祥忍卻能別出心裁,他十分重視物象典型環境的營造,或淙淙一澗山泉,或云蒸霞蔚的海角山崖,或祥云繚繞的噴薄紅日,或親情纏綿的生命嬉戲。郭祥忍總是通過自己的巧思妙構,恰到好處的讓心目中的物象主體處在活躍著蓬勃生命氣息的典型環境之中,情意互見,相互襯托,相映成趣,洋溢著深厚的生活氣息,宛如一幅幅生命的贊歌,使每一個欣賞者受到感染,回味無窮,產生巨大的藝術共鳴。
在抽象的作品中藏有具象的造型,在具象的作品中另有抽象的內涵,這是郭祥忍壽山石雕刻藝術的一大特色,它們所共同表達的就是動物、人和天地之間共同唱和的情感贊歌。一個人的成長離不開天時、地利、人和,郭祥忍無疑三者皆得。其過人的天分更兼有執著和勤奮,開拓了壽山石雕刻藝術的新天地,成為了當代壽山石雕藝壇巨匠,為壽山石的雕刻藝術寶庫增添了絢麗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