缶翁經典 印象萬千——吳昌碩誕辰170周年記
作者: 文/堯子 圖/福建東南拍賣 來源:壽山石文化網 發布時間: 2014-04-24 14:40 次瀏覽
文/堯子
圖/福建東南拍賣
吳昌碩1844年生于浙江安吉,到青年時期,自學篆刻、書法與詩文,然久未成果。進入中年,吳昌碩廣泛交友,行走于蘇州、上海等地,學藝之路越走越寬,藝術創作始樹體貌。其中,吳昌碩與任伯年的交往,不僅改變了自己的藝術命運,也為藝壇留下了許多久久傳頌的佳話。1883年初,吳昌碩經好友高邕介紹,與當時的海上畫壇領袖任伯年相識。首次相見,吳昌碩便向前輩請教畫藝并欲拜其為師,然而任伯年看到吳昌碩現場繪制后,對吳昌碩畫作中的金石氣大為感嘆,遂婉謝拜師請求。
文人交往,互相饋贈佳作也成為常禮,這些帶有交往痕跡的作品不僅承載了他們之間的友誼,也成為后人追慕的典范。如吳昌碩為任伯年刻花押印,就是兩人交藝的實證遺物。此花押,上以楷書刻一“任”字,下刻押符,邊款留“苦鐵”二字,整體形制為典型的元押。但是,吳昌碩在細節的處理上并未墨守舊規。如兩字的章法布局,他刻意將形勢錯開,產生左密右疏的空間對比,最為精妙的是,他在右邊的空白處留一小點,來支撐整個印面的平衡感。邊框處理,依然采用殘破法,但在此處,吳昌碩再次將左密右疏的對比強化,驚險布局的同時亦感其過人之處。
吳昌碩一生顛沛流離,宦途與藝涯雙棲,使其經歷了諸多的人生磨難。在吳昌碩的藝術生涯中,儒家思想對他影響至深。吳昌碩作“慎思”白文印,刻于1892年,邊款有屬:“壬辰七月,缶道人刊。”印文篆刻直追漢印,渾樸厚重,精氣內含,盡顯雋永蘊藉之氣。尤其是其印文布局平穩自然,同時又能大開大放,邊緣的殘破手法,使印文與云霄同流,隱約之中顯現作者的心胸。
1894年,吳昌碩入吳大澂幕僚,北上參與甲午戰爭。1895年2月爆發的“牛莊戰役”,吳昌碩因繼母楊氏病重,乞假南歸,并奉母去上海頤養。而就是在如此危難的生活之中,吳昌碩還是不忘堅持篆刻創作。吳昌碩刻芙蓉石“躬行實踐”白文印即作于此間,邊款:“心伯鑒,家屬,乙未小暑,吳俊卿。”此印亦為仿漢印之作,印文布局自然灑脫,并在刀力的作用下刻意加重左右之間的強弱對比,并讓人深切地感受到作者運刀過程中的力度變化。分朱布白對比強烈,精微之處險峻而富有氣魄。關于吳昌碩的篆刻藝術,錢君匋在《略論吳昌碩》中論述:“缶老治印,從陳曼生處得縱姿爽利之氣,從吳讓之處得舒展流麗、圓轉婉約之趣,取鄧石如的勁挺圓潤、渾穆超越,取封泥匋瓦的簡練。加上石鼓文的陶冶,百川如海,自開生面。體貌厚重、以氣取勢、因勢傳神的風格,影響中日兩國印學。”在生活的磨難之中,吳昌碩在詩、書、畫、印中均取得后人難以企及的成就。
相關閱讀:
福建東南2014春季藝術品拍賣會
拍賣時間:5月24日~25日 13:30
拍賣地點:福州香格里拉大酒店三層——福州廳
預展時間:5月21日~23日(9:30~19:00)
預展地點:福建省民間藝術館——展覽廳
拍賣通訊:http://tx.fjdnpm.com
拍賣圖錄:http://tl.fjdnpm.com
拍賣預展:http://yz.fjdnpm.com
咨詢服務專線:(86)0591-8831 8356 / 153 9248 8083
更多春拍資訊,請關注壽山石文化網微信平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