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后觀石錄》時代,毛奇齡就在文中寫道:“自康親王恢閩以來,凡將軍督撫,下至游宦茲土者,爭相尋覓。上者置幾榻把弄,次者鏤刻追琢。而于是山為之空,近則入山無一石矣。”此后,在各種壽山石典籍中,關于“絕產”的記載相當不少,也確有許多礦洞的佳石不再出產了。
然而,隨著采掘技術和設備的進步,不僅曾經認為已“絕產”的石種有重見天日的例子,更多的則是發現了以往不曾見過的石種,這些新石種不見于典籍,卻是如今壽山石市場上的中堅,荔枝洞石就是其中之一。
荔枝現在看起來已不能算是“新”石種了。它的鼎鼎大名早已成為藏石者追捧的對象,在拍賣會上成為“百萬俱樂部”的成員亦屢見不鮮。但它的歷史確實不算長,1987年才開始開采。
荔枝洞屬于高山礦系,從廣義上講,和太極頭一樣是高山石的一個石種分支。它的質地晶瑩通透,比普通所說的高山石更為堅結凝靈。色彩也艷麗無儔,白者賽冰雪,黃者勝枇杷,紅者似霞光。肌理中有粗蘿卜絲文,有些原石有黃色皮。
荔枝洞中,質地最佳者稱為“冰糖地荔枝”,質地堅致凝結,穩定性強,更兼底色如冰勝雪,撩人心魄,故亦稱“荔枝凍”或“荔枝萃”,言其為荔枝洞中的精萃也。
荔枝洞的堅結度和穩定性不是壽山石中最好的,但論色彩的艷麗和質地的瑩澈,其他石種卻無以比肩,其通靈度直逼水坑晶凍,而妍麗嫵媚更勝之。而且荔枝洞開采壽命極短,不足十年時間便采掘殆盡,這種近似傳奇的身世也為其身價倍增增加了籌碼。
荔枝洞中佳者風姿絕倫,傾國傾城,它的名字的由來有兩種說法。一種說因其質地晶瑩透徹如荔枝果肉,故名之。另一種說是礦洞口有荔枝樹,石農采石時不慎將荔枝樹挖倒,從此洞中不再出石。第二種說法有些神話的意味,卻更加令人神往。
【圖、文版權所有,禁止任何機構和個人對文字、圖片進行裁切或修改,轉載請標明主創團隊——福建東南拍賣】
